「疾管家」上每天發佈的統計,包括每天新增確診人數統計,有性別和縣市別;今年度累計中重症年齡組別統計,含當日變動;當日新增死亡疫苗接種別、年齡組別統計。

以一個曾是統計工作者的角度來看這些統計資料,且不管如今民眾所持疑的黑數問題,單以統計發佈方式來說,其作用甚小,而不能提供民眾所需資訊,為其玫策做辯護。

首先,每天新增人數及新增死亡數當然是必要的,縣市別統計也是必要的(甚至我還希望各縣市有鄉鎮市區別,但前些時間網路找了一番卻沒找到。)新增死亡數之年齡組別也是需要的,但是,它們提供的資訊太少了,而且有誤導的嫌疑。這種誤導並不是執政當局有意為之,也不一定有利或不利執政當局,但卻可能導致無謂的騷亂或不公正的評價。

那麼民眾會希望指揮中心的統計提供什麼訊息?我沒調查不能代表全體民眾說話,只能以個人,以一個曾擔任過統計工作者,以一個學過統計的人的角度來發表個人看法。

首先在人數統計上,如能佐以發生率(以統計範圍人口數為分母)或/及密度(以統計地區面積為分母),可以提供更多資訊,並能給予地區別合理的評價。再者,除地區別外,性別年齡組別也是重要的,特別是其發生率。政府不是希望民眾注射疫苗嗎?為何不給與注射疫苗次數別發生率的統計,讓民眾自己評估注射疫苗的利弊得失,這比什麼抓造謠者、強制或歧視性的要求打疫苗更有用,而且這才是「民主」!以「為你好」之名而為強制之舉,說什麼民主?施打疫苗者發生率(一段時間累計或單日新增)不能算嗎?注射疫苗都有記錄,也就是說指揮中心有,或可取得完整資料;登記之確診案例,也必然有疫苗施打記錄。因此,以地區別統計而言,

某地區(疫苗施打別)發生率 = 某地區(疫苗施打別)發生數 ÷ 某地區(疫苗施打別)人口數

應是容易的。性別年齡別統計亦然。

再看中重症及死亡統計,人數的統計有什麼用?如果是年齡組別中重症比例(以各該年齡組確診數為分母)或發生率(以人口數為分母)比較能提供有用的資訊。疫苗注射別統計亦然,如今日 (民111年6月8日) 發佈的新增死亡數 159 人其中施打 3 劑者 58 人,遠高於施打 1/2 劑者,難道是要告訴民眾「再,斯可矣!」如果按施打劑別列出死亡率(以人口數為分母)或致死率(以確診數為分母),應該可看到不同的樣貌,同時也提供民眾更有用的資訊。年齡組別死亡數同樣是無多大效用的統計,其中列出多少人未曾打過疫苗更無意義。也不知指揮中心在想什麼,能做這些統計,就不懂得計算年齡組別有無打過疫苗的死亡率或/及致死率?我猜測所有資料都是電腦處理的,所有資料也都在電腦檔案中了,只是計算公式改一下,就可得到更有用的資訊,為何不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等死的老賊 的頭像
    等死的老賊

    劉應興的部落格

    等死的老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