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每年都做一個「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並予以對各縣市長排序。年初「中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宣傳「中國最幸福」, 源於
法國的市場調查公司「Ipsos益普索」於前些時候發布一份關於「全球幸福指數」的調查,報告指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是中國(91%),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86%)以及荷蘭(85%)。
另外,也有不同的機構調查結果卻大相逕庭:
聯合國於20日公布2023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23),對超過150個國家的人民進行調查。北歐國家芬蘭奪下第一名,已連續蟬聯6年冠軍寶座;至於台灣排在第27名,亞洲第4名。
當然,兩者調查的不是一樣的東西,聯合國的報告包括一些客觀的事實如「人均GDP」及「預期健康壽命」, 卻也包括一些主觀的評價如「生活評價」、「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指標;而「Ipsos益普索」大概如同前述台灣各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一般,純粹調查個人主觀感受。即使如 GDP 這種客觀事實,尚有可否跨國比較的疑慮,因而有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縮寫 PPP) 調整的人均 GDP 的計算,但仍有
之類的批評;而主觀的滿意度是可比較的嗎?
滿意度、幸福感等的調查,不管其抽樣是否足以代表其欲代表的群體,調查問項是否足以適當代表欲代表的抽象概念,它們都是兩個概念的合成:「慾望或目標」與「慾望滿足與否的評價」,兩者都是主觀的、個人的,而且隨時可能有所變化。說它不可比較?如果真不可比較,等於完全否定這類指標的意義,是不對的。以「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為例,衡量其施政成效能否令治下人民滿意,無疑是很必要的指標。縣市首長施政,當然要急民之所急,所謂「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即使封建、帝制時期,也要考慮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然而,以滿意度調查,為評判縣市首長唯一標準,個人卻以為不當。不說縣市首長若心懷長治久安之策,致力於長期效果之建設,不一定能取得民眾好感;就說滿意度高低,是治下人民對其個人慾望與縣市長施政能否滿足其慾望的主觀評價相比後做出的主觀評估,能簡單地以滿意度高低相比較嗎?
在一個意見表達不自由的地區,類似滿意度的調查很難取信於人,所以「中國最幸福」的結論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在意見自由的地區,滿意度也很容易被收買和被破壞。當初中共鬥地主分田地,想來是很獲得民眾好感的;台灣士地政策的三七五減租和限田政策,也引得許多擁有大量農田的地主懷恨在心。台中市前市長當初欲競選運任,允許敬老愛心卡可用於搭乘計程車,可惜仍然敗選;新市長上任後限制每次只能抵用 50 元,後來提高至起步價,但因此一限制也引得許多人大肆批評。
個人認為:如滿意度之類的調查結果,做為評價例如施政效果之參考則可,特別是同一地同一縣市長之滿意度變化有較佳的參考,但也要審慎考察其變化之因;至於異地或時間差距較久的比較,其可比較性是很弱的,是更應仔細評量其他因素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