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葉變換 (Fourier transform) 常簡寫 FT,對一 k 變數實數值或複數值函數 f(x) 而言,基本定義是
F(f)(t) = ∫_{R^k} e^{-2πi(t'x)} f(x) dx
其中 i 是虛數單位,也常見用 j 代替。另外可定義一個類似轉換
F*(f*)(x) = ∫_{R^k} e^{2πi(x't) f*(t) dt
假設 f*(t) = F(f)(t),假設積分都收歛並且積分順序可變換,則
F*(F(f))(z) = ∫_{R^k} e^{2πi(z't) ∫_{R^k} e^{-2πi(t'x)} f(x) dx dt
= ∫_{R^k} f(x) ∫_{R^k} e^{-2πi(t'(z-x))} dt dx
上列積分式很有問題,最後一式內層積分就是一個難解的東西。假設 k = 1, 則
f*(t) = ∫_R e^{-2πitx} f(x) dx
考慮
F(a,b) = lim_{T→∞} ∫_[-T,T] (e^{2πitb} - e^{2πita})/(2πit) f*(t) dt
= lim_{T→∞} ∫_[-T,T] (e^{2πitb} - e^{2πita})/(2πit) ∫_R e^{-2πitx} f(x) dx dt
= lim_{T→∞} ∫_R f(x) ∫_[-T,T] (e^{-2πit(x-b)} - e^{-2πit(x-a)})/(2πit) dt dx
又假設關於 T 的極限操作可以放進外層積分式內,計算
lim_{T→∞} ∫_[-T,T] [e^{-2πit(x-b)} - e^{-2πit(x-a)}]/(2πit) dt
= lim_{T→∞} 2∫_[0,T] [- sin(2πt(x-b)) + sin(2πt(x-a))]/(2πt) dt
這是因 e^{iu} = cos(u) + i sin(u), 而 cos(u) 是偶函數,sin(u) 是奇函數
∫_[-T,T] [cos(2πt(x-b))-cos(2πt(x-a))]/(2πit) dt = 0
因積分元是奇函數,在對稱區間積分結果為 0。又,由
lim_{T→∞} ∫_[0,T] sin(2πct)/(2πt) dt
= lim_{T→∞} ∫_[0,2πcT] sin(u)/(u/c) du/(2πc)
= sgn(c)/(2π) lim_{T*→∞} ∫_[0,T*] sin(u)/u du
= sgn(c)/4
其中 sgn(c) 為 c 的符號函數。故
F(a,b) = ∫_R f(x) (- sgn(x-b) + sgn(x-a))/2 dx
= ∫_[a,b] f(x) dx
這是以 Riemann 積分來看的,如果是 Lebesgue 積分,則涉及端點測度值問題,也就是說:
設 f*(t) = ∫_R e^{-2πitx} f(x) dμ{x}, 並且 μ{a} = μ{b} = 0, 則
∫_(a,b] f(x) dμ{x} = lim_{T→∞} ∫_[-T,T] (e^{2πitb} - e^{2πita})/(2πit) f*(t) dt
注意 f(x) = lim_{h→0} F(x,x+h)/h,故
f(x) = lim_{h→0} lim_{T→∞} ∫_[-T,T] (e^{2πit(x+h)} - e^{2πitx})/(2πith) f*(t) dt
又假設 h→0 的極限操作可以與 T→∞ 極限互換,又能放進積分號內,則
f(x) = ∫_R e^{2πitx} f*(t) dt
也就是說:F*(F(f))(x) = f(x), F(F*(f*))(t) = f*(t),即 F* 和 F 互為反變換。就 k 變數來說,結論是相同的
F*(F(f))(x) = f(x), F(F*(f*))(t) = f*(t)
不過,上列關係要能夠成立,如前面推導所述,需要積分順序可互換,極限順序可互換,極限與積分順序可互換,這就需要一些積分收斂的條件。所以 F 和 F* 雖有相互逆反的關係,但當一個函數 f 有傅立葉變換時,其逆變換 F* 不一定存在。若對應 F,上述 F* 存在,則稱之為 F 的逆變換,因為 F 把某一函數空間的一個成員 f 送到(另一函數空間的)f*,而 F* 把 f* 送回 f。由於 F* 是 F 的逆變換,不妨以 F^{-1} 表示,即 f* = F(f), f = F^{-1}(f*)。
傅立葉變換和週期函數之傅立葉級數 (Fourier series) 有關:假設 f(x) 是定義於區間 [-T/2, T/2] 的函數,或週期為 T,相當於把 [-T/2, T/2] 區段的定義向左右無限次複製的週期函數,則我們期望 f(x) 可以用一個三角函數的(無窮)級數表示:
f(x) ~ a(0)/2 + Σ_{n=1~∞} [a(n) cos(n(2π/T)x) + b(n) sin(n(2π/T)x)]
符號 "~" 數學意思是「生成」,不放等號是因為一般情形我們無法確保等式成立。如果右邊級數和 f(x) 可以畫上等號,則
a(n) = (2/T) ∫_[-T/2, T/2] cos(n(2π/T)x) f(x) dx
b(n) = (2/T) ∫_[-T/2, T/2] sin(n(2π/T)x) f(x) dx
由 cos(θ) = (e^{iθ} + e^{-iθ})/2, sin(θ) = - i (e^{iθ} - e^{-iθ})/2,並令 b(0) = 0, 可得
f(x) ~ Σ_{n = -∞ ~ ∞} c(n) e^{i n(2π/T) x}, 其中
c(n) = (a(n) -sgn(n) i b(n))/2 = (1/T) ∫_[-T/2, T/2] e^{-n(2πi/T)x} f(x) dx
上列兩式,c(n) 相當於
f*(n) = (1/T) ∫_[-T/2, T/2] e^{-2πi n(x/T)} f(x) dx
f(x) = Σ_{n = -∞ ~ ∞} e^{2πi (x/T) n} f*(n)
即傅立葉變換及其逆變換。注意傅立葉級數的 n = 1 代表看週期函數整個週期用一個正/餘弦週期來描述,n 是其他正整數代表一個函數週期分成 |n| 段用正/餘弦波來描述 f(x) 的變化。級數中常數項是 f(x) 的「平均水準」, 對應頻率 n > 0 的係數 (a(n), b(n)) 或 (c(n), c(-n)) 則決定了頻率 n 的挀幅大小和相位偏移:
a(n) cos(nθ)+ b(n) sin(nθ) = r(n) cos(nθ-φ(n))
當 f(x) 為實函數,故 a(n), b(n) 為實數時,式中 r(n) = √(a(n)^2 + b(n)^2) 是振幅;而 φ(n) 由 a(n) = r(n) cos(φ(n)) 及 bn) = r(n) sin(φ(n)) 共同決定。注意 n > 0 時
a(n) cos(nθ)+ b(n) sin(nθ) = r(n) e^{-iφ(n)} (e^{nθ} + e^{-nθ})/2
故 c(n) = r(n) e^{-iφ(n)} 而 c(-n) = r(n) e^{iφ(n)}。當 f(x) 是複值函數時意義相仿,只是此時 a(n), b(n) 本身就是複數,振幅 r(n) 及相位角 φ(n) 的計算有些不同罷了。因此,我們可以說傅立葉變換是傅立葉級數的連績版本,並且把 f(x) 中屬於頻率 |t| 的振動劃分成 f*(t) 與 f*(-t) 兩部分。
類似週期函數用正/餘弦表示成傅立葉級數可以轉換成由諸 e^{-2πi n(x/T)} 構成的級數,一般單變數函數的傅立葉變換也可以用正/餘弦變換來表現
f(x) = ∫_[0, ∞) (a(t) cos(2πtx) + b(t) sin(2πtx)) dt
正如傅立葉級數表示 f(x) 一般,此處可以類比地說 f(x) 被表示成傅立葉積分。式中 a(t) 是 f(x) 的餘弦變換而 b(t) 是正弦變換:
a(t) = 2∫_R f(x) cos(2πtx) dx, b(t) = 2∫_R f(x) sin(2πtx) dx,
這正如傅立葉級數 a(n), b(n) 之計算。
傅立葉級數可以看成是以 {1, cos(n(2π/T)x), sin(n(2π/T)x), n = 1, 2, ...},或以 {e^{i n (2π/T) x}, n = 0, ±1, ±2, ...} 相互正交函數族表示的形式。當 n 只取到有限值,即用有限級數表現時,我們可考慮最小平方配適:
minimize ∫_[-T/2, T/2] |f(x) - Σ_{n=-N~N} c(n) e^{i n (2π/T) x}|^2 dx
由於是複數值,注意上式是取差之絕對值再平方,而不是直接取差的平方(複數 z 之絕對值平方等於 z 乘以其共軛)。結果得
c(n) = <f(x), e^{i n (2π/T) x}>/<e^{i n (2π/T) x)m e^{i n (2π/T) x}>
式中 <u, v> 是複數向量內積,此處是積分,則得
c(n) = ∫_[-T/2, T/2] f(x) e^{- i n (2π/T) x} dx/T
因 e^{i n (2π/T) x} 與其共軛 e^{- i n (2π/T) x} 相乘結果為 1,在 [-T/2, T/2] 積分結果得 T。由於所用函數相互正交(向量意義),增減任意項對 c(n) 無影響,因此用無窮項來表示 f(x) 時 c(n) 仍如上。令
f°(x) = Σ_{n=-N~N} c(n) e^{i n (2π/T) x}
用向量空間的想法,f°(x) 是 f(x) 在 span({e^{i n (2π/T) x}, n = 0, ±1, ±2, ..., N}) 的正交投影,因此
|| f ||^2 = <f, f> = || f° ||^2 + || f - f° ||^2
而 || f° ||^2 = Σ_{n=-N~N} |c(n)|^2,若完整無窮項的傅立葉級數收斂到 f(x), 則
|| f ||^2 = ∫_[-T/2, T/2] |f(x)|^2 dx = Σ_{n=-∞~∞} |c(n)|^2
如果 f, g 兩函數同是週期 T,其傅立葉級數均收斂至對應函數本身,則
<f, g> = Σ_n f*(n)*g*ˇ(n)
式中 f*(n) 是 f 的傅立葉係數,g*ˇ(n) 代表 g 的傅立葉係數取共軛。就一般函數之傳立葉變換,也有
<f, g> = ∫_R f(x) gˇ(x) dx = ∫_R f*(t) g*ˇ(t) dt
式中加上標 "ˇ" 代表複數取共軛。當然,假設逆變換存在,所有函數絕對及二次可積。
當 f(x) 為週期函數時,∫_R e^{-2πi tx} f(x) dx 的定義方式有些問題,x →±∞ 時 f(x) 不收斂到 0,∫_R |f(x)| dx = +∞,傅立葉變換的積分式很可能不收斂。從頻率來觀察,傅立葉級數各項在 f(x) 的每個週期內 |n| 個循環,所以傅立葉級數(如果收斂)保持與 f(x) 相同的週期 T;但傅立葉變換代表頻率的 t 是任意實數,與 f(x) 本身週期甚至不能形成共同週期,
週期函數 f, g 分別有週期 T1, T2(均為正數), 若且唯若 T1/T2 是有理數,則它們有共同週期
T = m T1 = n T2, m, n 是正整數‵
共同週期意指最小正數 T 使 f(x+T) = f(x) 且 g(x+T) = g(x), for all x。
[證] 設敘述中之 T 存在,則 T1/T2 = n/m, 是有理數。
反之,令 T1/T2 的最簡比例式是 n/m,故 m T1 = n T2,其共同值用 T 表示。顯然 f(x+T) = f(x) 且 g(x+T) = g(x), 對所有 x 都成立。
設 T' < T 是共同週期,則存狂正整數 m', n' 使 T' = m' T1 = n' T2, < m T1 = n T2,所以 m' < m, n' < n, T1/T2 = n'/m' = n/m,這與 n/m 是 T1/T2 的最簡分式表達矛盾。故 T 為共同週期。
所以,即使 ∫_R e^{-2πi tx} f(x) dx 收斂於 t 在某一非空開區間,它也不適合代表週期函數 f(x)。另一方面,一般 f(x) 的傅立葉變換是
f*(t) = ∫_R e^{-2πi tx} f(x) dx
而當週期函數 f(x) 用傅立葉級數表示時
f*(n) = c(n) = (1/T) ∫_[-T/2, T/2] e^{-2πi (n/T) x} f(x) dx
把上面的 f*(n) 改以 f*(n/T) 表示,則
f*(k/T) = c(k) = Σ_{n=-∞~∞} c(n) δ(k/T - n/T)
式中 δ(.) 是 Dirac delta 函數。因此,週期函數之傅立葉級數若收斂,則其傅立葉變換可以寫成
f*(t) = Σ_{n=-∞~∞} c(n) δ(t - n/T)
其實就是傅立葉級數(以 e^{2πi (n/T) x) 表示)之係數的 Dirac delta 函數和表現方式而已。
傅立葉變換有些常數項,可能在不同應用會採用不同係數,一般式是
f*(t) = [|b|/(2π)^{1-a}]^{k/2}∫_{R^k} e^{i b t'x} f(x) dx
f(x) = [|b|/(2π)^{1+a}]^{k/2} ∫_{R^k} e^{- i b x't f*(t) dt
取 b = -2π, a = 0,即是前面所列形式,頻率變數 t 是以 2π 為單位,一般式則以 |b| 為單位。取 |b| = 1, 則直接以角的弳度或稱弧度為單位,統計、機率的特性函數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ch. f.) 即是取 b = -1,並且 a = 1,故連績型分布有 p.d.f. f(x) 時其特性函數為
f*(t) = ∫_R e^{itx} f(x) dx,
反算公式 f(x) = 1/(2π) ∫_R e^{-itx} f*(t) dt
而在多變量聯合分布有聯合 p.d.f. f(x) 時
f*(t) = ∫_{R^k} e^{i t'x} f(x) dx,
f(x) = 1/(2π)^k ∫_{R^k} e^{- i t'x} f*(t) dt
若 b = -1 而 a = 0,則
f*(t) = 1/(2π)^{k/2} ∫_{R^k} e^{- i t'x} f(x) dx,
f(x) = 1/(2π)^{k/2} ∫_{R^k} e^{i t'x} f*(t) dt
也可以取 b = 1, a = 0,把上列傅立葉換和其逆變換顛倒。所以,把 f 送到 f* 的變換 F,和把 f* 送到 f 的變換 F*,其實都是傅立葉變換,只是一個稱傅立葉變換,另一個就是傅立葉逆變換。
在機率與統計學上,一個離散型分布 P[X = x_n] = p_n 也可以有 ch.f.
φ(t) = Σ_n p_n e^{i t x_n}
依本文傅立葉變換採用的慣例,應是 φ(t) = Σ_n p_n e^{- i 2π t x_n}。不過,其「逆變換」卻是有問題的——假設積分可移到總和號內,則
∫_R e^{i 2π t x} φ(t) dt = Σ_n p_n ∫_R e^{i 2π (x-x_n) t} dt
並不收斂到 P[X = x];不過,還是可以由 φ(t) 得到 p_n 的,因為可以取區間 (a, b] 使
P[a < X ≦ b] = P[X = x_n]
= lim_{T→∞} ∫_[-T,T] (e^{2πitb} - e^{2πita})/(2πit) φ(t) dt
或直接將 φ(t) 表現成 Σ_n p_n e^{- i 2π t x_n} 形式,則對應的 p_n 就找到了;若 P[X = x_n] 僅在等距點 x_n = x_0 + nd 有正值,則對應
φ(t) = Σ_n p_n e^{- i b t x_n}
的逆變換為
p_n = P[X = x_n] = (|b|d/(2π)) ∫_[-π/(bd), π/(bd)] e^{i b x_n t} φ(t) dt
相關文獻上,假設資料序列 x(n), n = 0, 1, ..., N-1, 是從等距 N 點得到的函數 f(x) 的值,定義其傅利業變換
x*(t) = Σ_{n = 0~N-1} x(n) e^{- i 2π t (n/N)}, t = 0, 1, ..., N-1
稱此為資料序列 {x(n)} 的離散傅立葉轉換 (DFT)。這是假設函數 f(x) = x(n) 當 x = 0, 1/N, ..., (N-1)/N,此處 f(x) 可以假設僅定義在此 N 個點;或假設 f(x) 為週期 1 的週期函數。或者,{x(n)} 也可以看成是定義於 0, 1, ..., N-1 諸點,週期 N 的函數,其 DFT 仍如上(比較週期 T 的週期函數)。另,其逆變換即傅立葉級數
x(n) = (1/N) Σ_{t = 0~N-1} x*(t) e^{ i 2π t (n/N)}, n = 0, 1, ..., N-1
如果由 x(n) 變換成 x*(t) 的計算式前面加 1/√N 歸一化因子,則由 x*(t) 到 x(n) 這逆變換前面的 1/N 也改成 1/√N。為什麼傅立葉級數只選頻率 t = 1 到 N-1?因為用不同頻率了解 f(x) 描繪的波動,如果只有兩個資料點 x(0) 和 x(1),我們只能用一個調整了相位的正弦或餘弦波通過這兩點,或即一對標準正弦波和標準餘弦波的組合;如果有三個資料點,一對標準正弦波和標準餘弦波的組合不足以描述;以此類推,N 個點用最多 N-1 個正/餘弦波足夠了,就像平面上相異 N 個 (x_i, y_i) 的點,我們用最多 N-1 階多項式做插值,這裡只是不用多項式或 n 次冪項,而改用不同頻率及相位的正/餘弘波罷了。
如果訊號函數 x(t) 是在連績時間的,0 ≦ t < ∞ 或 -∞ < t < ∞, 其傅立‵葉變換是 x*(ω), 同樣可取 0 ≦ ω< ∞ 或 -∞ < ω < ∞。為了符號一致性,x(t) 改為 f(x) 而 x*(ω) 改為 f*(t)。但實務上我們只能做有限區段甚或有限點取樣。如果函數 f(x) 只能取 a ≦ x ≦ b 一段,其傅立葉變換也只能做 [a, b] 區段的積分;如果 f(x) 是一個週期函數,[a, b] 看成是它的一個週期,則 f(x) 可以用傅立葉級數表示。現假設在區間 [0, L] 取點 0, L/N, ..., (N-1)L/N 得 x(n) = f(nL/N) = f(nT), 此處 T= L/N 代表取樣間隔。令
f°(x) = Σ_{0=0~N-1} x(n) δ(x-nT} = Σ_{0=0~N-1} f(nT) δ(x-nT}
函數 f°(x) 只是諸點 {x(n)} 的另一種表示,強調來自函數 f(x) 的取樣。但以諸 δ(x-nT) 的線性組合表示,則依一般傅立葉變換得
f°*(t) = Σ_{n=0~N-1} f(nT) F(δ(x-nT})(t) = Σ_{n=0~N-1} x(n) e^{-i 2π nT t}
這稱為「離散時間傅立葉轉換 (DTFT)」; 如同前面離散型機率分布的特性函數,b = 2π, d = T, 其逆變換為
x(n) = f(nT) = T ∫_[-1/(2T), 1/(2T)] e^{i 2π nT t} f°*(t) dt
注意 T = L/N,若 L = 1,即以取樣時段為一單位,則 nT = n/N, 而上列逆變換公式前面因子 T 改為 1/N,積分範圍則是 -N/2 到 N/2。
比較 DFT 和 DTFT,其實都是對離散資料 {x(n)} 的傅立葉變換,前者是用傅立業級數的觀念,隱含 x(n) 是週期函數的一個週期;後者並不把 {x(n)} 視為週期函數,而是將它看成是 f(x) 的一段等距取樣,故採用了連績型傅立葉變換。不過上列 DFT 和 DTFT 都是假設有限 N 個資料項,倒是在機率統計上的特性函數,連續型分布的 ch.f. 相當於一般傅立葉變換,而最常見之應用的,僅在整數點有正機率的離散型分布之 p.m.f.,仍可以總和取代積分定義 ch.f.(傅立葉變換),並以在一個 2π 範圍的積分得反算公式(傅立葉逆變換),機率分布於可數個等距點而不一定整數時,其逆變換只是稍做修改。
設 w(x) = 1 當 -L/2 ≦ x ≦ L/2; 在其他處 w(x) = 0。則
∫_R f(x) w(τ-x) e^{- i 2π x t} dx = ∫_[τ-L/2, τ+L/2] f(x) e^{- i 2π x t} dx
只取 [τ-L/2, τ+L/2] 一段的 f(x) 做頻譜分析。函數 w(x) 以 0 為中心,而在上列積分式中右移 τ 單位,於是擷取到 f(x) 在 [τ-L/2, τ+L/2] 做立葉變換後;我們可以改變 τ 的值看 f(x) 的不同段的頻譜,稱此為 f(x) 的短時距傅立葉變換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 或加窗傅立葉變換,可用 f*(t,τ) 來表示上列積分。函數 w(x) 稱為「視窗函數 (window function)」,並不只上面一種,一般廂窗函數要求是
(1) 偶函數,即 w(-x) = w(x)
(2) w(x) → 0 當 x → ±∞, 或只在有界區間是正值
(3) w(0) 最高, 隨 |x| 增大而遞減
可用的除前例的方形,三角形,Hanning, Hamming, 高斯(Gaussian),採用最後一種視窗函數的 STFT 又稱「加伯變換 (Gabor transform)」。除了方形視窗函數以外,其他視窗不僅擷取 f(x) 的一段,事實上還改變了 f(x) 的高低,等於改變了 f(x) 的形狀,特別是高斯窗函數仍取用整個 f(x),只是給予不同權重,離視窗中心 τ 愈遠則 f(x) 的絕對值被縮得愈小。不過因為高斯函數的特性,e^{-x^2/σ^2} 很快縮減至接近 0,也跟只擷取 f(x) 的一段差不多。
由積分的性質,不管是 Riemann 積分或 Lebesgue 積分,傅立葉變換顯然是一個線性變換
F(af+bg) = a F(f) + b F(g)
上式除代數關係外還包括「存在性」的問題,即:若 f, g 都定義於 R^k 並且存在傅立葉變換,a, b 是任意實數或複數,則 af+bg 也存在傅立葉變換,這也意謂「存在傅立葉變換」的函數構成一個線性空間(向量空間);這個空間有一個子空間,那就是:其傅立葉變換的像 f* = F(f) 存在對應的傅立葉逆變換。統計或機率中的連續型分布的 p.d.f. 就是這空間的子集(它不成子空間,因為限制非負值又限制積分值為 1)。上述性質重要與否、實用性不論,但傅立葉變換卻有幾項較有意思的性質。首先是函數的平移,設 f°(x) = f(x-c),則
F(f°)(t) = ∫_{R^k} e^{-2πi t'x} f°(x-c) dx = e^{-2πi t'c} F(f)(t)
函數的垂直平移則因在 R^k 的常數函數積分不收歛問題無法談,不過如果只是在一個有限的矩形區域內把函數上下平移,龐應用先前說的「線性變換」性質即可。另外,若函數做水平方向可逆線性變換 f°(x) = f(Ax),則
F(f°)(t) = ∫_{R^k} e^{-2πi t'x} f°(Ax) dx = F(f)((A^}{-1})'t)/|det A|
一個特別情形是在 x 各軸做縮放,即 A 為對角線元素均正值的對角線矩陣。至於垂直方向縮放,即函數值的常數倍,只是前面線性變換的特例而已。兩函數 f 和 g 捲積可定義為
(f★g)(x) = ∫_{R^k} f(u) g(x-u) du
這是多變數版的,和平常看到的單變數版並無實質差別。於是,藉由 Fubini 定理(多元積分與不同順序之多重積分的等值性)及積分變數變換,易得
F(f★g)(t) = F(f)(t) F(g)(t)
另一種相關變撇,拉布拉斯 (Laplace) 變換 L(f)(t) = ∫_[0,∞) e^{-tx} f(x) dx, 也具有上列性質:捲積的變換等於各函數經變換後相乘。配合下列微分關係,成為解微分方程式的重要工具(傅立葉及拉布拉斯變換):假設 D f(x) 是 f(x) 的導數,Df 和 f 都存在傅立葉變換,f(x) → 0 當 x → ±∞(在 Laplace 變換則要求 f(x) 低於指數成長等級), 則
F(D f)(t) = ∫_R e^{-2πi tx} D f(x) dx = i(2πt) F(f)(t)
另一種微分關係在某些領域也有其用處:假設積分號下微分成立,x f(x) 存在傅立葉變換,則
D F(f)(t) = (d/dt) ∫_R e^{-2πi tx} f(x) dx = - i(2π) F(x f(x))(t)
統計或機率中特性函數或動差母函數計算動差,或利用其關係式推導一些結果,如中央極限定理之證明。上述關於微分的性質,只是因為書寫方便用單變量一次微分表示,對於多變量、高階(偏)微分,很容易得到相關結果。
設 f(x) = g(x) + i h(x),實數值函數 g, h 分別是 f(x) 的實部和虛部,則
f*(t) = g*(t) + i h*(t)
則 f* 的實部是 Re(f*) = Re(g*) - Im(h*),虛部是 Im(f*) = Im(g*) + Re(h*)。即使 f 是實數值,也就是說 h(x) ≡ 0,其傅立葉變換 f*(t) 仍可能是虛數,即 Im(g*(t)) ≠ 0,但此時 f*(-t) 是 f*(t) 的共軛。但 f*(-t) 等於 f(-x) 的傅立葉變換,這表示若 f(x) 是實數值,則其傅立葉變換 f*(t) 也是實數值的一個充分條件是 f(x) 是個對稱函數,即 f(-x) = f(x),或即偶函數;類似地,如果 f(-x) = - f(x),即奇函數,則其傅立葉變換 f*(t) 將是純虛數值,即 f*(t) 之實部為 0。因此,若將複數值函數 f 的實部 g 和虛部 h 各自分解為其偶函數部分和奇函數部分:
f(x) = g"(x) + g'(x) + i h"(x) + i h'(x)
其中 g", h" 為偶函數,g', h' 為奇函數,g = g" + g', h = h" + h'。則經傅立葉變換
f*(t) = g"*(t) + i g°(t) + i h"*(t) - h°(t)
式中 i g°(t) = g'*(t), i h°(t) = h'*(t)。又,
f*(-t) = g"*(t) - i g°(t) + i h"*(t) + h°(t)
因此,F(Re f) 等於 f*(t) 與 f*(-t) 之共軛的平均(因為 * 已被用於代表傅立業變換,不能再用於代表示複數之共軛)。以上 x, t 雖以單變量形式表示,但多變量亦同,如前。
函數 f(x) 是 k 變數,即 f 定義於 R^k,其傅立業變換 f*(t) 也同樣定義於 R^k。因此,拋卻原本 f(x) 和 f*(t) 的 x 和 t 意義的差別,純粹將它們看成是定義在 R^k 的函數,對兩個存在傅立業變換,同樣定義於 R^k 的函數而言,可以考慮 f(x)g*(x) 或 f*(x)g(x) 的積分,則
∫_{R^k} f(x) g*(x) dx = ∫_{R^k} ∫_{R^k} e^{-i2πx'y} f(x) g(y) dy dx
= ∫_{R^k} f*(y) g(y) dy
如果 f(x) 的傅立業變換存在逆變換,因為傅立業變換和逆變換只是 e^{i 2π t'x} 和 e^{-i 2π t'x} 的差異,所以
F^{-1}(f*(t))(u) = (F f(x))(-u)
符號 F^{-1} 早先我們也用 F* 表示。所以對 f(x) 做雙次傅立業變換
F(F(f))(u) = f(-u)
變成只是把 f(x) 在 x 的方向上反向 f(-x) 而已。如果再用 F 作用一次,
F(f(-x))(u) = ∫_R e^{-i 2π x u} f(-x) dx = ∫_R e^{- i 2π z (-u)} f(z) dz = f*(-u)
以 F^n 代表 n 次 F 變換合成,以 P 代表函數變量的反向,則得
F^0 = identity
F^1 = F
F^2 = P
F^3 = P。F = F。P
F^4 = identity
在 4 次傅立葉變換後等於沒變換。雖然上面是用單變量來例示,但多變量結果也相同。
假設 f(x) 存在,則 ∫ f(x) dx 是存在的,其意義在 Riemann 積分是瑕積分收斂,在 Lebesgue 積分則是 ∫ |f(x)| dx < ∞。當然兩種積分對 f(x) 還各有不同的要求,在此假設它們都成立,並要求採 Riemann 積分的話,也是假設收斂是指覺對收斂,稱之為絕對可積的。假設 f(x) 是單變量實數值,首先,可以證明兩個結果:設 f 是絕對可積的,則
對任意 ε > 0, 存在階梯函數 g(x) = Σ_{j=1~n} y_j I_{Aj}(x) (其中諸 Aj 為有界匿間,I_A(x) 是指示函數),使 ∫_R |f(x) - g(x)| dx < ε。
對任意 ε > 0, 存在連續函數 h(x),僅在一有界子集上非零,使
∫_R |f(x) - h(x)| dx < ε。
採用第一個結果,並設 Aj = [a_j, b_j], 則
|f*(t)| ≦ |f*(t) - g*(t)| + |g*(t)| ≦ ∫_R |f(x) - g(x)| dx + |∫_R e^{-i 2π tx} g(x) dx|
右式第一項小於事先指定的任意 ε;而第二項等於
|Σ_j y_j (e^{-i 2πt a_j} - e^{-i 2πt b_j})/(i 2π t) → 0 當 t → ±∞
由於 ε > 0 是任意的,因此 f*(t) → 0,當 t → ±∞。如果 f(x) 是複數值,只需把 f 分成實部和虛部來看,也可得到其實部與虛部都在無窮遠處收斂到 0 的結論。再者,當 f 是多變量函數時,單看多變量之中任一變量的性質,結果是:函數 f(x) 的(連續型)傅立葉變換若存在,則當 t 的任一分量 t_j → ±∞ 時,f*(t) 將收斂至 0。
假設 ∫_R |x^n f(x)| dx 收斂,x^m f(x), m = 0, 1, ..., n 的傅立葉變換都存在,則依傅立葉變換微分公式,
D^m F(f)(t) = (- i 2π )^m F(x^m f(x))(t)
當 t = 0 時,f*^(m)(0) = (-i 2π)^m ∫_R x^m f(x) dx。另一方面,f*(t) 可在 t = 0 做 Taylor 展開:
f*(t) = f*(0) + t f*'(0)/1! + ... + t^n f*^(n)(0)/n! + Rn
但餘式 Rn 有多大?
|Rn| = | ∫_R e^{-i 2π tx} f(x) dx
- Σ_{m=0~n} t^m (-i 2π)^m ∫_R x^m f(x) dx/n! |
= | ∫_R (e^{-i 2π tx} - Σ_{m=0~n} (-i 2π t x)^m/m!) f(x) dx |
關鍵是 e^{-iu} - Σ_{m=0~n} (-iu)^m/m! 是多少?首先,由
∫_[0,u] e^{-is} ds = (1-e^{-iu})/i
得 e^{-iu} = 1 - i∫_[0,u] e^{-is} ds,而後
e^{-iu} = 1 - i ∫_[0, u] e^{-is} ds
= 1 - i {u - ∫_[0, u] (u-s) i e^{-is} ds}
= 1 - iu + i^2 ∫_[0, u] (u-s) e^{-is} ds
= 1 - iu + i^2 {u^2/2 - i ∫_[0, u] [(u-s)^2/2]e^{-is} ds}
= 1 - iu + (iu)^2/2 - i^3 ∫_[0, u] [(u-s)^2/2] e^{-is} ds
= Σ_{j=0~n} (-iu)^j/j! + (-i)^{n+1} ∫_[0, u] [(u-s)^n/n!] e^{-is} ds
其中餘式又可表達為
(-i)^{n+1}∫_[0, u] [(u-s)^n/n!] e^{-is} ds
= (-i)^n/n! { - u^n + n∫_[0,u] (u-s)^{n-1} e^{-is} ds }
= (-i)^n/(n-1)! ∫_[0,u] (u-s)^{n-1} (e^{-is}-1) ds
也就是說 e^{-iu} 的餘式
r_n = e^{-iu} - Σ_{j=0~n} (-iu)^j/j!
= (-i)^{n+1} ∫_[0, u] [(u-s)^n/n!] e^{-is} ds
= (-i)^n/(n-1)! ∫_[0,u] (u-s)^{n-1} (e^{-is}-1) ds
第一個積分式絕對值不大於 |∫_[0, u] (u-s)^n/n! ds| = |u|^{n+1}/(n+1)!,第一個積分式絕對值則不超過 2|u|^n/n!,故 f*(t) 的第 n 階 Taylor 展式餘式上限為
|Rn| ≦ ∫_R min{|2πtx|^{n+1}/(n+1)!, 2|2πtx|^n/n!} |f(x)| dx
由於 ∫_R |x^n f(x)| dx < ∞,而上列上限又小於(或等於)其 2(2π)^n/n! 倍,如果 f(x) 的尾巴 (x→±∞) 消失得夠迅速使得 ∫_R |x^n f(x)| dx 都存在並且不要增長太快,則 f*(t) 做 Taylor 展開的餘式將收斂至 0。不過,這其實可能不重要,統計與機率中的中央極限定理 (CLT) 也只展開至 n = 2 就足夠了。
兩實變數實數值函數 f(x), g(x) 視為時間數列,可二次積分,設
∫_R f(x) dx = 0 = ∫_R g(x) dx
∫_R (f(x))^2 dx = 1 = ∫_R (g(x))^2 dx,
則 ρ(t) = ∫_R f(x) g(x+t) dx 可視為 f 領先 g 時差 t 的交叉相關函數,前面曾說在傅立葉變換可逆,f, g 絕對及二次可積的條件下
<f, g> = <f*, g*>
而由函數平移對傅立葉變換的影響,可代入上面的 g*。另外,ρ(t) 也是定義於 R 的函數,在可能情形也可以考慮其傅立葉變換
∫_R e^{ -i 2π ty} ρ(y) dy = f*(-t) g*(t)
這有些像捲積的傅立葉變換,因為 ρ(y) = ∫_R f(-z) g(y-z) dz,等於 f(-z) 與 g(z) 的捲積。上列若 g = f, 則 ρ(y) 是自相關函數,得 ρ*(t) = f*(-t)f*(t),因為 f 假設是實數值的,所以 f*(-t) 是 f(t) 的共軛,ρ*(t) = |f*(t)|^2,是實數,因為自相關函數是對稱的,ρ(-t) = ρ(t)。
留言列表